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宝应头条  >  其他资讯  >  纪念父亲
纪念父亲
2021年04月01日 18:00   浏览:1239   来源:李映华

纪念父亲


冯怀同

 

父亲去世时我才十岁,从我记事到十岁这段时间,几乎都是与奶奶或外婆在一起,对父亲没有印象。1949年年初,我从高邮外婆家回到宝应父母身边时,父亲已病危。第二天,母亲陪同父亲去外地的医院就医。不久的一天早晨,我还没有起床,就听大人们说父亲已经去世,遗体运回宝应了,让大同(我哥哥)去医院看他。接着就是安葬遗体,父亲的学生们抬着棺材,我们兄妹三人走在棺材的前面,马路上有许多围观的人,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印象。那些日子,经常看到妈妈在流泪,那时我们还小,对许多事没有认识,长大后才理解,那时妈妈是多么的痛苦和艰难,哥哥十四岁、我八岁、弟弟八岁,还有年近七十的奶奶和外婆,都靠她一人支撑。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从妈妈对父亲的充满无限眷恋和敬爱之情的回忆中建立起来的。还有父亲的学生们写的纪念他的文章,生动地丰富了我对父亲的认识。特别是他创办冯氏补习团的经历,给我们树立了一名爱国的、关心民族兴亡的、热爱教育事业的、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父亲的榜样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父亲去世两年后的1951年,正在读高中、不满十六岁的哥哥响应祖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人民共和国,支援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的入侵。1955年他从部队复员,非常想继续过去中断了的学业。可是,此时我们已经从过去全家亨受政府供给制待遇,改为靠母亲一人的薪金生活。为了保证我和弟弟能上大学、年迈的祖母能安度晚年,哥哥又一次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参加工作。他为国、为家无私无畏地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我和弟弟读大学时,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我们从来没有申请过助学金,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对社会、对人民做奉献。母亲经常告诉我们,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将他用自己一星期教三十六学时课挣的钱,攒了许多年买来的田地全部献给国家。

 

 

 

上一辈的亲友们说我在性格、爱好上继承父亲的遗传因子较多。母亲告诉我们,父亲在学识上,文史地、数理化都很好,数理化的造诣更深一些。我的兄弟们都酷爱文艺,弟弟上大学时读的中文系,现在是活跃在江苏文坛上的诗人、作家。哥哥在上中学时就是文艺爱好者,是学校话剧团的著名演员。最近有位同学对他说:当年我曾是你的追星族

 

 

 

而我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我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1962年大学毕业后至今,一直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从事冶金设备及工程设计研究工作。四十多年来,我为炼铁高炉、轧钢机械、一系列研制新型金属材料的装备绘制了一张张蓝图。每当我在温度高、烟尘大的高炉炉台上,或是在噪声隆隆的轧钢机旁搞得精疲力竭时,想到父兄们为了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安危,曾经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付出过,一点烟尘、噪音、高温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一次次地坚持下来、跨越过去。每当我在科研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是不断地鞭策自己,要继承父辈的遗志,为了追求人类的进步与光明,必须努力奋斗。

 

 

 

于是我和共同工作的伙伴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母亲得知我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时,无限欣慰地对我说:你父亲奋斗了一辈子,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和早逝,没有得到这个称号和荣誉。母亲叮咛我:要珍惜、继续奋斗。

    父亲离开我们将近六十年了,他为追求社会进步、人类光明的奉献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父亲永远活在我心中!

 

本文第一稿曾于1997年载入宝应文史资料第十辑,2008年5月第二稿)                                 

 

  

 

    【作者简介】 冯怀同,冯立生校长之女。曾任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非晶态合金及制品项目总设计师等职,现任技术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头条号
李映华
介绍
李映华,安宜高中退休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