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宝应头条  >  宝应文学  >  宝应人的“澡堂子”
宝应人的“澡堂子”
2022年02月25日 08:46   浏览:7964   来源:李映华
                                      记忆中的澡堂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吃饭是个问题,日常的洗浴也是个大问题。那时大多数家庭住房都不宽裕,住平房的人家更是困难。像一间十一平米的小房住六七口是很普通的事。大男人平时洗澡就是借着煤球炉子熄火之前烧壶开水,用毛巾上下擦擦就算了;小孩们只能坐在竹箍的长圆形木盆里洗两下;在家妇女只能借着平日下午家中无他人,男人上班,孩子上学,烧两壶开水,挂上门帘洗浴。



当年,宝应的中大街、南大街是宝应最古老的商业街了,从鱼市口向南约三四百米,以广惠桥(小新桥)为界分为中大街与南大街。街道也就大约三米宽,两车交汇都显拥堵。两侧都是两层小楼,拥挤地排列在一起。一楼破墙开店,二楼为木格栅,青砖黛瓦,撑栱与窗棂上刻有精美图案,古色古香,一派明清风格。

老街上最繁华处,各类商铺店家琳琅满目,诸如南货店、烟杂店、药店、香店、茶食店、粮油店、肉店、豆腐店、卤味店、染坊店、布店、铜匠店、银匠店、秤杆店、钟表店、五金店、服装裁缝店、饺面馆、饭店、茶馆、铁匠店、竹匠店、照相馆、理发店、澡堂子等。尤其澡堂泡澡,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风俗。



吴国泰,宝应人,今年86高寿的吴国泰老爷爷描述古城:宝应老澡堂子的一些故事,倒是值得一书的。在古城:宝应隅园巷内向南50米左右有一家"隅园浴室″,后来改名”国营健康浴室“,属:宝应县饮服公司。那时候人们要想真洗个澡就要去公共浴室、澡堂子,特别是每逢春节前,房子要打扫,人也要洗澡。

时光流逝,这些老澡堂子被现代的桑拿、休闲中心等浴场替代,渐渐成了一种回忆,还记得那些年代我们泡过的老澡堂子吗?宝应古城:宝源浴室、晚香池浴室、隅园浴室、雅堂浴室后来改名为(国营宝应浴室)、工农浴室、沂新浴室、泰鑫池浴室、原宝应第一家"女子浴室"、原宝应泰山殿.牌楼口向西过大运河"大佛寺浴室"。宝应9家老澡堂子、浴室建于解放前后。



60年代的记忆中:宝应澡堂子,除收银、烧火、打杂、擦背等工种外,最主要的服务是靠“跑堂”支撑的。这些伙计必须遵守服务守则:“四勤三不丢”。“四勤”是眼勤、手勤、腿勤、口勤。内容是指浴客入堂主动招呼,热情接待,安排座位,叉衣、取拖鞋、送毛巾、泡茶、添茶、送客等。“三不丢”是老年人不丢——要搀扶老年人,防其滑倒;乡下农民不丢——农村人不常入浴,防其闷池昏倒(叫昏堂子);衣帽鞋物不丢——防止误穿误戴、邻座偷窃、冒领存柜财物等。



至于服务则等级明显,雅座可说是无微不至,服务到位。同时,普通室的澡客也要热情服务到位,这里的服务员要做到既赢得顾客欢心,自己的收入才会增加。宝应人泡澡堂子,可不单单是为了洗澡,擦背、敲背、修脚、喝茶、睡觉、闲聊……这甚至可以是老友们聚会的一种。不过,水包皮的享受历来是男性专属。这是宝应澡堂子、老浴室里常见的一幕。宝应50岁以上的中年男士是泡澡堂子的主要人群,越是年长,这个习惯越是会坚持得长久。澡堂子的澡客一出池,走到躺椅前还没有站稳,跑堂的服务员一个热毛巾,双手在挤好的把子上一拍,毛巾蓬松了,就在你背上上下地擦着。叭!一条又热又松软的毛巾搭在了你的肩上,这是给你自个儿擦脸的。等你躺下后,提长嘴大铜壶的侍者立即把你茶几上的茶杯添满。



刚从闷热的澡堂走出的你,正在又累又困之中,喝上两口热茶,顿感轻松惬意。古城:宝应澡堂子、浴室里允许小贩在走廊里叫卖,如卖五香花生米、瓜子、红枣茶、银耳汤、香烟等,肚子饿了的澡客,可以随时充饥和消馋。不少澡客晚上在澡堂里睡着了,等到午夜打烊时,才被叫醒回家。可许多老年人还坚持天天去,原因是什么呢?也许年轻人不理解,用现在人的话可以叫“澡堂文化”,澡堂更像是一个茶馆,澡堂子的文化就是茶馆文化。宝应是没有多少茶馆的,走进澡堂子、浴室,看看大池子热腾腾的蒸汽、闻一闻夹杂着各种香皂味道的气息;靠在躺椅上,听听老师傅们给顾客敲背敲腿的啪啪声、澡客们轻松的谈笑声,在宝应老澡堂子、浴室和‘澡友’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泡泡澡,搓个背,困的时候眯一会,是老澡客最惬意的享受了。这是一种能使人慵懒下来的氛围。



古城:宝应澡堂子、浴室里的那份热情,那份友好,已成为一代宝应人的美好记忆。宝应的老澡堂子、 浴室,明天是否会随着氤氲的雾气一齐消散在历史的记忆里?

                                    (作者 华连水)
头条号
李映华
介绍
李映华,安宜高中退休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