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宝应头条  >  宝应资讯  >  用光影留住岁月 用笔墨描述辉煌
用光影留住岁月 用笔墨描述辉煌
2023年07月15日 09:24   浏览:4869   来源:李映华


     姚佩伦,网名常乐翁夏集镇郭桥村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宝应县委书记,后调任扬州市交通局局长。姚佩伦的作品《驼队圆梦》《烟雾海岸》获第六届国际摄影大赛入围奖,《映日荷花别样红》《故乡门前一条河》《夕照瘦西湖》等诗词作品获全国老年大学“夕照红兰亭文化杯”金奖。《母爱》《学步》《泊》《秤杆翘翘党的》等十多幅摄影作品,或获奖,或选登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纸和刊物上。省市有关宣传媒体多次采访和报道姚佩伦的事迹和摄影作品。


1999年姚佩伦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酷爱摄影。他跑遍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为了选景,只为了留住美好,只为了聚焦那一瞬间。


姚佩伦学习摄影,可以说如痴如醉。他每天背着照相机,穿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和乡村,用猎鹰似的眼睛捕捉拍摄的对象。后来为了给作品配文字,他又到扬州市老年大学学习诗词。近两三年,又濡墨挥毫练书法,一幅幅小楷写得像模像样。


天道酬勤。他的作品常常见诸有关报刊和画册,并屡屡获奖。不长时间,他就加入省影协、中摄协。如今,已年过八十,拍照片依然干劲十足。有人写诗称赞姚佩伦道:

“常乐翁心宽境远,万象景天高地迥。”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做人民的公仆,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敬畏法律红线。守住两条线,才能够一往无前。松柏所以四季常青,凝寒而不凋,就是有本性。


几十年前,夏集地区只要提起“姚文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什么?在什么东西都上计划都要票的物质匮乏年代,他在公社文书的位置上,掌管着几万人口各种计划物资的分配大权。县官不如现管,他在这多少双眼睛盯着的炙手可热的位置上,靠着心中一杆公平的秤,一干就是十几年。


  笔者是老三届,哥哥和姚佩伦是同学。我回乡务农期间,姚佩伦在我们生产队蹲点。只要有空,他就来干活。那时候的农活最多就是挖草粪塘、挑河泥和挑草粪。放了水的夏插麦茬田,我最怕的农活是挑担子。浅一脚深一脚不说,最担心和害怕的是水下泥土里的碎玻璃、锈铁钉和砖头瓦,一旦一脚踩上这些玩意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同龄人就是因为踩上锈铁钉,治疗不及时,得了破伤风。


  姚佩伦那个时候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他却全然不顾及这些。穿着一双草鞋,走到田头,裤腿一卷,草鞋一脱,立即下地干活。挖草粪的人手上有数,一般挖的数量一百斤左右。姚佩伦总是不答应:“我人高马大,这么壮实的身体,这一点不够!”总要增加几十斤,每担150斤至180斤。“呼噜呼噜”蹚着水在田里大步走。生产队长比较精明,姚佩伦干一、二个小时后,队长就会说,公社来电话了。



  姚佩伦是那个年代农村干部的典型。他走路一阵风,说话办事丁是丁卯是卯,在“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脱颖而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期,他被结合进公社领导班子。姚佩伦以密切联系群众、忠实执行上级指示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年后被提拔到宝应县县委书记这个重要领导岗位上。


  在县委书记任职期间,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拉关系走后门风气非常猖獗,姚佩伦心如止水,丝毫不为所动。范承祚大使几次回家乡与姚书记接触,多年后仍然这样喟叹:物欲横流不动心,党的原则记在心,是人民放得心的好干部


  后来调任扬州市交通局,他在交通局局长的位置上,不负众望,几年几大步,使得扬州的交通事业旧貌换新颜。

  在交通局一次座谈会上,姚佩伦回忆说,以前在宝应工作,要到扬州来开会,通常情况下,上午的会提前一天就要从宝应出发;如果会议在下午,天还没亮就得出门。因为宝应到扬州只有一条沿运河的公路可以走,中途经常发生堵车,稍微有点情况,就会迟到。我当时就想,要是扬州与各县市之间能有高速公路该多好。



  几年后,这个的愿望变成现实,1996年11月28日,宁通高速公路扬州段通车,这是扬州境内的首条高速公路。


  宁启铁路通车,扬州泰州机场建成,万福大桥剪彩……每当扬州城市发展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事情,姚佩伦都会拿起相机去拍摄,用光影记录交通事业的辉煌。用自己的相机,定格下一幅幅反映扬州交通变迁的珍贵画面。



千秋钓舸歌明月 万里沙鸥弄夕阳


1999年,姚佩伦从工作岗位退休后,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为了提高摄影技术,报名参加扬州老年大学摄影班学习。他矢志不渝,大胆探索。为了选取景物,跑遍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等一只蜻蜓落荷叶上,他睁大眼睛苦苦站了二个多小时。他每天背着照相机,穿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和乡村田野,用猎鹰似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瞬息万变。艺术上孜孜以求,认识不断提升,他的摄影技术日臻成熟,取得令人可喜的累累硕果。


  2018年11月16日,姚佩伦回家乡宝应成功举办了诗词、摄影展。本次活动不仅受到中共宝应县委宣传部、扬州市老干部局、宝应县文联、扬州市诗词协会、扬州市老年摄影协会、扬州市老干部摄影协会的高度重视,还被宝应县当作“名家名作”的系列工程予以推广。



尽管那天秋雨霏霏,但始终挡不住人们对老书记归来的热情,雨帘中的揭幕和开展仪式别有情趣。不少曾经和姚佩伦一起工作的同志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是为了一睹老书记的容颜和风采;许多市民拉着姚书记嘘寒问暖,滚烫的话语发自赤诚的肺腑。


那天,88岁的范大使始终站在队伍的前面。姚佩伦的讲话,字字句句渗透着赤子对家乡的眷念和浓浓的情结。许多同志参观了他的摄影、诗词作品,由衷赞叹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对艺术的创新和追求。


   笔者曾经办过《夕照明》报纸,姚佩伦以家乡门前河的变化为题材写过组诗投稿,这一次在展出中我发现了以门前河的摄影和组诗:

 

故乡门前一条河

 

童年相伴一条河,

浅水狭窄杂草多。

人畜苦尝混沌水,

农家贫病泪滂沱。

中年整治一条河,

疏浚拓宽寂水和。

流水潺潺临沃土,

无垠田野卷清波。

当今规划一条河,

南水北输气势峨。

滚滚洪流门口过,

河水淙淙放高歌。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诠释了一代文人学士要勇于肩负历史的使命和责任的担当。姚佩伦就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摄影家和诗人。2018年10月中旬,南京知识青年回到夏集第二故乡,受到夏集人民的热烈欢迎。知青和当地市民联袂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姚佩伦搜集有关资料,创作三幅摄影作品和两首诗。

  其中,知识青年萧和、端木丽生向当地政府赠送书法作品和画,姚佩伦以此作诗:


广阔田园别有天,

农耕劳作半生缘。

经历十载风和雨,

诗画寄情今世传。

  

摄影作品是客观事物的视觉再现,而诗词作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一个是现实的再现,一个是抽象思维的提炼。因此,要做到如古人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结合,这是很难的。而姚佩伦力求向这个方向努力,并收到较好的和谐统一效果。


宝应是荷花飘香的地方,姚佩伦长在荷乡,工作在荷乡。他拍摄荷花的片子有上千张,但是最让他满意的是这张《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幅作品曾在“夕阳红兰亭文化杯”全国老年大学文艺大赛中获金奖。作品中,风车、荷花、荷叶、夕阳相映成趣;低角度的仰拍,显示出了荷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而恰到好处的光线,生动地将荷花娇嫩的风韵表现了出来。



姚佩伦深情地对人们说,荷藕之乡宝应是我的老家,是我生活工作多年的地方,这里的水滋润养育了我。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耳濡目染,形成了爱莲、思莲、写莲的习惯,摄莲的爱好,对自然之灵的“荷”情有独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自古今来,荷花让无数墨客骚人丹青妙手有写不尽的诗文,绘不尽的风情万种。


《爱莲说》把荷之美、荷之韵、荷之用颂扬到了极致。荷花,蓓蕾初绽时清芳沁人,即便到了秋天,风雨中也还有淡淡的幽雅。无论是碧波荡漾水中,亭亭玉立的仪态,风情万种的妩媚,含苞欲放的娴静,还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操行,荷花的纯洁、高雅、贞洁的形象,给人更多的遐想和沉思,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为了把荷花的视觉美和高尚的精神愉悦呈现给观众,姚佩伦通过光影的组合,线与色的和谐,情与景的交融,诗与图的合壁,让人仿佛闻到阵阵沁人肺晰的荷香,得到一个赏心悦目的熏陶。


在姚佩伦的摄影代表作《和谐同乐》中,高邮湖面碧波荡漾,泛起点点银波,一群野鸭正缓缓游来,衬托出正中心的白鹅……作品构图精巧别致,再配以诗句,更有一种深远的意境,呈现出自然生灵之神韵。



这幅作品获奖无数,曾在“香港首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入选奖。当时,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大赛组委会看到这幅作品后,深受感动,仿佛内地与香港和谐同乐的画面跃然纸上。为此,组委会还向姚佩伦夫妇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畅游香港。

 

八十精神胜少年 涉足影诗踏云烟


八十岁生日前夕,姚佩伦出版了一本名为《影诗留痕总关情》的作品集,对他多年苦苦追寻的“影诗梦”进行了小结。姚佩伦说,用镜头留住岁月,用光影记忆辉煌,为社会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他作为改革开放大潮参与者、见证者的应尽之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位入党60多年的老党员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华诞,他精心挑选100幅摄影作品,100首诗词,100幅小楷,这三个一百的作品,取名《百荷献瑞》。其殷殷之心,眷眷之情,感人至深


首发式上,他对大家说,人们说艺术是相通的,书法与音乐,建筑与舞蹈,戏剧与美术等,之间都有共同的美学渊薮。中国画历来讲究“画、诗、书、印”四位一体。我认为摄影与诗歌、书法同样有着丝丝缕缕的美学关系。我试着为每幅荷花作品配上一首小诗,又用书法小楷与之合璧,三位一体,叠印成趣。初次尝试,心有忐忑,怕贻笑大方。


拍摄荷花,在长期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精心观察,把荷“丽”与“韵”、“品”与“境”、“意”与“趣”、“情”与“魂”、“气”与“骨”和谐统一起来。多年来,姚佩伦沉醉于荷花摄影的艺术创作。这次展示的《百荷献瑞》影诗书作品集,就是多年以来一瞬定格的部分荷花图片。


这些年来,姚佩伦既痴迷于摄影,又学习赋诗填词,有意融摄影于诗词意境之中。他的摄影作品常会从诗词中获取灵感,另一方面,诗词也能对摄影作品起点睛、联想、升华的作用。



(部分材料来自网络)

头条号
李映华
介绍
李映华,安宜高中退休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头条